钓鱼,钓不到鱼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钓到鱼,而且是大鱼,却切线了!那种痛,只有切过的人才能体会!肠子悔青了有没有?那么切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办法减少甚至避免呢?在一个贴吧里看到一个大师分享的,拿出来跟各位钓友共享!
中鱼后,当竿与水面成夹角90度时(简单说就是竿子直指向天),此时竿子从手柄直到竿梢都受力。当竿与水面成夹角70度时,竿的承力处是从倒数第二节开始往上走。以此类推:45度~30度~20度~10度~0度……夹角越小,由竿所承的力也相应减小。
当钓竿承力减小时,就只剩下钓线来承力了。此时1.5 、2.0 的钓线很难顶住水下鱼的冲击力,切线往往就随之发生了。
实验中,用90度拿上来一条鱼,手上的感觉很轻松,鱼在水底发力,我一直让竿子垂直,不用一两个回合,鱼就马上出水入抄;70度时,手上感觉水下的力满大;45度时,从竿子转来的感觉就是很硬的那种了,就像竿子没了腰力似的。
所以后来我抛竿,从不把线抛满,只要中鱼,抬竿便不会小于45度,然后尽量将竿子抬到70度以上,这样我就能满弓,让竿的弹力化解鱼的冲劲,减少钓线承力,切线概率大大减少…(转)
以上观点我再总结下,掌握自己钓竿的软硬度,钓多大的鱼用什么样钓性的杆这是一个要考虑的必要因数,再个就是线组和杆的搭配按柳州的休闲黑坑塘,28调的杆子,一斤左右的鱼可以用到1.2撘0.8或者0.6,37调的杆子一斤左右的鱼可以用到1号或者0.8的主线撘0.6或者0.4。
钓鱼是个比较系统的工程,要把鱼钓好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自我提升,多看,多学,多问,多练才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