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板鲫: 大阪鲫,又名源五郎鲫、河内鲫、日本鲫、白鲫和篦鲋等,体色银白,体型较大,高而侧扁,前背隆起似驼峰,头稍小,尾柄较细长,口裂较大。体长为体高的2.1―3.1倍,侧线鳞为30―32个,鳃耙数较多,为102―120个,鳃耙内侧面具有许多分枝且带棘,组成网状结构。原产于日本琵琶湖,1897年移养于内河和池塘。我国台湾省和香港等地,分别于1959年和1973年引进。1976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和广东省水产研究所(现称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引进后驯化繁殖,先后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中山、顺德)、海南等省的养殖场和科研单位等进行试养。现已在全国推广养殖。 工程鲫: 工程鲫又名湘云鲫,是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为首的技术协作组,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鱼种,2002年,湘云鲫通过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优良品种审定。 与普通鲫的生长性能相比,具有性腺不发育、抗病力强、耐低氧、耐低温、食性广、易起捕等优点,特别是生长速度快,工程鲫比普通鲫鱼快3倍;而且在商品特点上也有很多优势,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价格高出普通鲫1倍。 明白了吧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引进的(大板鲫), 一个是细胞工程有性杂交产物无繁殖能力(工程鲫)。 |